|
山羊无乳支原体GM139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独特表面结构与致病决定因子论文解读 山羊无乳支原体(Mycoplasma agalactiae)是引发反刍动物传染性无乳症(CA)的主要病原体,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WOAH)列为法定报告疾病。尽管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,但地中海地区、亚洲和南美洲的畜牧业因此遭受严重经济损失。现有抗生素治疗易导致带菌状态,而疫苗效果有限,这主要归因于病原体表面脂蛋白的高频抗原变异能力。其中,Vpma家族作为已知唯一的支原体致病岛(Pathogenicity Island),通过相变(phase variation)逃避免疫清除,但其在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模式与致病力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明确。 为解决这一问题,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Rohini Chopra-Dewasthaly团队联合巴西巴伊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,对表现独特单VpmaV稳定表达的GM139菌株(山羊分离株)开展比较基因组研究。通过结合纳米孔(Nanopore)与Illumina测序完成基因组组装,并采用纳米液相色谱-质谱(nanoLC-MS/MS)、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(cgMLST)等技术,系统分析了其表面抗原结构与进化特征。研究揭示了GM139与参考菌株PG2、5632和GrTh01的基因组差异,相关成果发表于《Veterinary Research》。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结果
结论与意义 《Veterinary Research》: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Mycoplasma agalactiae strain GM139 highlights unique surface architecture and pathogenic determinants |